【第8期】——杨十三旧居
杨十三故居
杨十三故居位于和平区成都道鹏程里。成都道鹏程里是典型的老式居民住宅区,大多是公寓式的旧楼房。杨十三故居就是这些式样相同的公寓中的一座,整体分为上下两层,并带有地下室。现为居民住宅。
杨十三原名杨彦伦,字灿如,河北省迁安人,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,故名杨十三。抗战后改名杨裕民。
杨十三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,15岁时来到天津直隶高等工业专门学堂附属工厂当徒工。两年后,考入天津工艺学堂附中,后并入南开中学读书。这期间,他参加了“觉悟社”,并与周恩来等同学一起排戏演出,以爱国剧目向民众宣传爱国主义思想。1919年,“五四”运动风起云涌,杨秀峰是5月4日痛打卖国贼曹汝霖的北京学生代表之一,为此遭到通缉。杨十三不顾个人安危,秘密进京,将杨秀峰接回天津家中养伤。
杨十三所居住的鹏程里
杨十三曾经赴美国留学,获博士学位,后来历经艰辛发明了“苇草造纸新技术”,还放弃了专利权,无私地向全国推广,开拓了中国造纸工业新原料、新工艺。他还曾经帮助迁安建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半机械化造纸厂——迁安显记纸厂。在抗战爆发后,平津各高校纷纷南下,杨十三投笔从戎,发动河北工学院部分师生组成“工字团”,奔赴抗战前线。他典卖了家里的50亩土地,又说服哥哥从家里拿出资金,从天津各方面购买枪支弹药资助抗战部队。1938年夏,八路军四纵队在沙峪和日寇激战,参谋长李钟奇肺部负重伤。杨十三派儿子杨效贤秘密护送李钟奇到天津疗伤,住进鹏程里的家中。这时,日寇在天津防范甚严。为保证安全,杨十三请了好友、名医黎宗尧和池石卿在马大夫医院秘密救治。手术后出院,仍回杨家中疗养,由妻子司湘云煎药做饭,由女儿杨效莲陪同,经常到医院换药检查,历时四十多天。李钟奇痊愈后,安全离开天津,重返抗日前线。
1939年,杨十三终因长期劳顿、重病积疴,在与日寇第二次九路围攻太行山作战转移时牺牲于担架上,享年50岁。他实现了自己“誓必效死疆场,马革裹尸,绝不辗转床缛做亡国奴”的铮铮誓言。
朱德总司令为杨十三题送挽词《彪炳日月》:“渤海毓雄,民族之杰;霭霭风仪,异质挺特;冀东义起,倭奴气慑;瞻彼真容,彪炳日月”。